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是世界上受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经常性发生的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事件,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广大农村地区的房屋安全状况尤其引人关注。本报特别邀请了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科技发展研究院专业总工程师、研究员朱立新,就面对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如何有效增强房屋的抗灾能力,从而保障农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进行了探讨。
朱立新:极端天气事件增多慢慢的变成了全世界范围内面临的重大风险。例如,2023年受超强台风“杜苏芮”残余环流影响,我国华北和黄淮地区都出现了极端降雨过程,引发了暴雨洪涝和地质灾害,造成北京、河北多地重大人员受伤或死亡。目前,灾害态势的多变性和突发性日益凸显——北方暴雨洪涝和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增多增强,台风灾害强度趋高、影响区域扩大,龙卷风等强对流天气也时有发生。
极端天气对农村房子造成的影响难以忽视,问题大多有两方面。一种原因是因为农房质量安全本底存在短板,量大面广且地域差异明显,一直以自筹自建自管为主,缺乏规范的设计指导和专业的施工队伍。农房更新改造更是多以个人意愿为主,既有房屋新旧并存、质量参差不齐,农村人口外流也导致大量农房长期闲置,缺乏必要的维护,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普遍偏低。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准备不足。近年来,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和破坏程度超出了人们的常规认知。西北、华北地区历史上少有洪涝灾害发生,村庄布局、农房建造顺应地理和历史天气特征情况,很难适应当前的变化趋势,对于强降雨特别是洪涝灾害的防御措施存在客观不足。西北地区仍有相当存量的黄土窑洞、生土墙房屋,部分农房采用较厚的泥背、炉渣层来防水保温,干旱少雨的条件下可以维持基本安全,但是在强降雨作用下,窑洞、生土房屋具有高易损性,因防水层破坏造成屋面漏雨时,过厚的保温层吸水后荷载大幅度的增加,会造成安全风险隐患甚至引发屋面的坍塌。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聚仙饭店“8·29”重大坍塌事故中,最先倒塌的部分为平屋面,采用90厘米厚的粉煤灰作为保温层,楼板一直处在超载状态,事发前几天又遭遇暴雨天气,防水层损坏后保温层吸水饱和,成为坍塌事故的直接导火索。
此外,基层干部和群众普遍缺乏应对灾害的防范意识,应急预案准备、应急处置经验等方面存在不足,一旦灾害发生,综合防灾能力偏弱的短板暴露,会造成重大损失。
中国建设报:各类极端天气中,暴雨洪涝灾害近期造成的影响很大,对农房的破坏大多数表现在哪些方面?
朱立新:暴雨洪涝灾害随着发生发展,所到之处破坏力巨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水头冲毁房屋。洪涝灾害中水头冲击作用破坏力最强,分洪、溃堤或突发山洪时,水流裹挟树木、砂石、杂物倾泻而下,冲击力巨大,作用猛烈,位于洪水峰线上的房屋以及各类工程设施会遭受毁灭性破坏。特别是对于建筑材料性能较差的老旧农房,洪水过后会成片倒塌。
二是水流冲刷掏空地基。水头冲击过后,水流速度减缓,但历时较长、影响区域更大。低水位水流会持续冲刷农房的地基基础,地基土会被逐渐掏空或软化,进而引发地基不均匀沉降并加速房屋的破坏。此外,高水位的水流作用于房屋迎流面墙体,会直接造成房子的破坏甚至倒塌。
三是浸泡软化墙体。洪水长时间浸泡会导致墙体材料如砂泥浆、砖块等软化,逐渐失去抗压和抗剪强度。特别是生土结构农房,墙体的软化会迅速导致承载能力降低,试验和洪灾调研表明,两个小时的浸泡就足以引发生土房屋的垮塌。
四是波浪作用击毁墙体。在蓄滞洪区,洪水淹没时间比较久,如遇大风天气,水面的波浪拍击会对农房造成进一步的破坏。特别是对于长期浸泡的农房,墙体的强度已经大幅度降低,波浪的动水压力会导致进一步产生严重破坏。即便是较小的波浪也可能对农房的屋顶、门窗等构件造成损坏。
此外,山区的农房在洪涝灾害期间还可能面临山体滑坡、塌方、泥石流等次生灾害,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提高农房的抗洪能力,如加强地基处理、采用高性能建筑材料、优化建筑规划设计等,并在洪涝灾害来临前做好预警和防范。
朱立新:除了政府层面实施加固堤坝、隐患点治理等工程措施,加强预报预警和应急体系建设,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最应当关注屋面及房屋排水系统情况。
例如,要及时清洗整理屋面上的杂草、树叶、泥土以及其他杂物。这些杂物容易在雨水冲刷下堆积,阻碍屋面顺畅排水。然后,要仔细检查房屋周边的排水沟、屋面天沟以及雨落管的状况。这些部位是排水系统的重要通道,若发生堵塞会导致积水问题,必须定期疏通这些部位,确保畅通无阻。
此外,我们在日常使用中还要关注屋面的整体状况,若发现破损或裂缝,应当及时维修。这类问题会降低屋面的防水性能,还有几率会成为雨水渗透的通道,对房屋建筑结构造成损害。对于暂时无法维修的情形,能够正常的使用塑料布、防水垫等作为临时遮挡材料,减少雨水对屋面的直接冲击和渗透。
位于山区的房屋要格外的注意场地安全,警惕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这些灾害发生前往往有土体开裂、隆起和滑移等迹象,因此在汛期要按时进行检查村庄临近山体、护坡和切坡的稳定性,一经发现不正常的情况应及时撤离,并向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采取必要的防灾措施。
中国建设报:面对突如其来的暴雨洪涝灾害,农村群众当怎么样应对和自救?在哪种情况下必须迅速撤离?
朱立新:面对洪涝灾害的严重威胁,农村群众能够最终靠一系列举措,在保障生命安全的同时,尽可能减轻财产损失。
首先是关闭电源和燃气设备,避免电线短路或燃气泄漏,引发火灾、触电等次生灾害。
其次,在迎水流方向的院门和屋门堆置砂袋、放置挡水板,阻挡洪水进院入房。砂袋堆置应当紧密有序,以保障防水效果。挡水板应当选择坚固耐用、防水能力好的材料,如塑料板、木板或金属板等。
应当注意的是,一经发现房屋出现墙体开裂、严重漏雨和倾斜等迹象时,应当果断撤离至安全地带并寻求救援。墙体开裂意味着房屋结构已经开始受损,无法继续承受洪水冲击;严重漏雨则可能导致房屋内部积水、屋盖塌落,有整体倒塌的风险;房屋倾斜则表明地基已经不牢固。此外,当房屋周边护坡发生开裂、局部滑塌等迹象时,意味着滑坡、崩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即将发生,应当立即撤离至安全地带,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需要切记,生命安全最重要,一切工作的出发点都要以人为本。在得到政府部门撤离指令或者发现房子出现上述破坏迹象时,必须果断避险,切不可抱有侥幸心理或不舍家庭财物。在洪涝灾害中有过多例惨痛的教训,因不及时撤离、擅自返回或想保全财物而付出生命的代价。
朱立新:在很多情况下,台风灾害和洪涝灾害相伴发生,各类灾害在处置上也有一定相通性。单就台风而言,东南沿海地区对此有着较为丰富的经验,应对风灾的防范策略也相对简单,即紧闭门窗,并且对薄弱部位用胶带、木条等加强保护,还可以利用家中的重物进一步加固,尽可能确保房间封闭性,减少台风进入室内从而引发房屋建筑结构破坏的可能性。人员在房屋中避险时应远离外门、外窗,尽可能在封闭无窗或窗口较小的房间内躲避。
中国建设报:洪水退去后就要逐步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开始修缮和重建家园。农村群众要如何评估自己的房子能否继续居住?
朱立新:洪水退后,幸存房屋的安全状态不一,这个阶段有赖于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及时派出专业技术队伍,对房屋的地基基础、承重结构、屋盖等重点部位进行判断,给出初步结论和建议,为农房后续的安全使用和恢复重建提供参考。
参照震后应急评估,对于危险状态的房屋禁止使用;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暂停使用,避免出现灾害过后的二次伤害和损失,并根据房屋现状和结构类型采取加固措施。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房屋虽然过水时间较短,看起来尚无大碍,却更值得警惕。特别是生土和砂浆砌筑的砖房,上部墙体因大量吸水导致重量增加,而地基土处于软化状态,退水后房屋很可能发生延迟破坏,严重时甚至失稳。因此,必须由专业人士评估判定房屋是否可以经过修缮继续使用,若可,则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修缮加固,确保居住安全。
在规划的蓄滞洪区范围内,应当结合使用功能和人员避洪需求,依据现行国家标准《洪泛区和蓄滞洪区建筑工程技术标准》GB/T50181修建居民避洪房屋和集中避洪建筑,可以满足突发洪灾下的人员避险需求,减轻灾害损失。
朱立新:对于新建房屋,质量安全、防灾安全和宜居性能的提升都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一是应当考虑的就是选址问题,直接关系到房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农村房屋大多原址重建,在灾后规划新的建设场地时,应进行详细勘察,了解地基的土层分布、持力层承载力、地下水位等基本情况以及是否临近地震断裂带等潜在风险源,评估是否易受到洪水、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威胁,同时考虑周边是否有易燃易爆风险源及污染源。此外,所选地块交通配套设施完善情况也需要考虑,以便于日常生活和紧急情况下的出行,并确保符合当地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避免违规建设带来的法律风险和安全隐患。
二是专业设计作为自建农房质量安全的基石,能够实现房屋建筑结构安全、布局合理、功能宜居和风貌协调。建房时可选择政府提供的标准图集,或者邀请具有资质和丰富经验的设计团队,根据家庭需求、生活习惯和气候条件实现个性化设计,合理选择结构形式,确保抗震、防洪、抗风等性能满足要求;合理规划房间布局,提高空间利用率,同时考虑采光、通风和节能以及适老化需求,提升居住舒适度。
三是选择合格建材,保障自建农房质量安全和耐久性。要选用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高质量建材,包括钢筋、水泥、砖、砌块、木材等,严禁使用劣质或过期材料。优先考虑环保、节能型建材,如保温隔热材料、节能门窗等,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购买建材时要求厂家提供合格证明或检测报告,确保材料质量可靠,避免使用假冒伪劣产品。
四是要规范施工,这是自建农房质量安全的关键环节,直接决定了房屋质量的可靠程度,应当选择经过培训合格的乡村建设工匠或有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承揽人)施工。建房人与承揽人签订施工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安全责任。承揽人应当对施工质量和安全负责,按照设计图纸和相关标准施工。
五是做好重要节点验收,确保房屋建造各关键环节达到设计要求。对关键环节如地基基础、构造柱、圈梁以及主体结构封顶等工序进行记录并留存影像资料。首先是地基处理、基础施工环节,确保定位准确、开挖到位、基层夯实、基础稳固。其次,主体结构完成后,进行结构安全性验收,检查梁、柱、墙等承重构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再其次,水电安装、防水处理等完工后,需进行隐蔽工程验收,确保无安全风险隐患。最后是装修完成后进行整体验收,检查装修质量是否符合合同要求。
六是做好竣工验收,这是自建农房质量安全的最终检验。农房建设完成后,建房人应当将竣工验收时间上报乡镇政府,乡镇政府应及时安排人员到场对用地、规划等是否符合要求进行核实。核实无误后,由建房人组织承揽人对房屋进行竣工验收。对于聘请第三方监理机构或由技术团队提供指导的,验收时各方均应到场,共同对房屋的建设情况进行检查确认,签字认可后交付使用。对于享受农村危房改造、抗震改造政策或纳入灾后恢复重建的,竣工验收还应当符合相应的管理要求。验收材料应妥善存档,包括但不限于纸质验收记录及现场影像材料。
中国建设报:面对自然灾害频发的情况,如何在新房建设时,从设计角度进一步提升综合防灾水平?
朱立新: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有些地方农村百姓新房建设的质量安全和防灾意识不强,“重面子轻里子”的情况仍然一定程度存在。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完全可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如采取合理的结构体系、尽量不采用墙体和木柱混合承重的混杂结构、提高墙体砌筑水泥砂浆强度、增设上下圈梁构造柱、加强木构件之间的连接等,都可以有效提高房屋的承载力和整体性。
上下圈梁和构造柱在砌体结构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是增强稳定性和抗震性能,通过相互连接的圈梁构造柱将房屋的纵墙、横墙、屋盖连接成整体,提高了房屋的稳定性和承载力,显著提升房屋的抗震性能,减轻地震中的破坏。二是有效减轻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影响,在洪涝灾害调研中发现,增设了基础地圈梁的房屋在地基土被局部掏空后,还能够维持上部结构的基本稳定。
对于既有农房,采取加强固定措施也是提高其防灾能力的重要举措。传统民居更需要在保护传统文化特征和传统建造方式的前提下深入研究,兼顾保护要求和安全保障。2022年四川泸定发生里氏6.8级地震后,我们现场调研了一个藏式建筑为主的传统村寨,石砌墙体房屋与地方环境和风土民情高度融合,呈现了传统建筑和民族文化之美。遗憾的是,由于房屋本体抗震防灾能力较差,这些传统建筑遭受了严重破坏。类似的情况在广东梅州洪涝灾区也有发现,历经数百年的传统围屋建筑遭受洪水灾害而成片垮塌,损失的不仅仅是房屋,更是无法重现的传统记忆。对于我们建筑领域和防灾领域而言,如何在不改变传统建筑形制、延续文化内涵的前提下,保护传承好这些传统建筑和历史村落,同时通过技术方法加强防灾减灾能力,是一项有挑战的重要课题,需要加强相关研究。
中国建设报:在极端气候引发的灾害面前,政府、社会力量和公众应当发挥哪些作用?
朱立新:灾害发生时,政府毫无疑问是救灾的主导者和统筹者,是国家防灾救灾体系建立、完善和实施的主体。社会力量更重要的是做好辅助工作,特别是灾后救助层面,协助政府进行灾情的预判和救灾物资的需求分析,负责真正打通“最后一公里”,做好救灾物资调配等工作,真正把群众所需及时发放到位。
从公众层面而言,目前最需要加强防灾科普宣传教育,引导基层干部和群众关注防灾常识,了解在灾害发生不同阶段的基本处置要领。为做好农房气象灾害防范应对工作,住房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此前组织行业专家,梳理总结了暴雨洪涝灾害、台风、低温雨雪冰冻和冰雹等对农房安全影响较大的自然灾害作用特点和破坏表现,围绕灾害发生前中后三个阶段,提出农房气象灾害防范常识以及灾后农房修缮的技术要点,形成了《农房气象灾害防范小常识》,有效指导各地结合本地气候特点、灾害历史和农房建设实际,广泛开展农房防灾常识宣传,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增强农民群众防灾意识及主体责任意识。希望这本小册子能够为广大农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增加一重保障,为人民安居乐业提供有力支撑。
山东省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日前在济南召开。会议强调,做好2025年工作,关键是学习好领会好习关于住房城乡建设工作重要论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密结合全省实际,创造性抓好贯彻落实。
1月8日,山东省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济南市住房城乡建设局作典型经验介绍。据了解,济南充分的发挥“有为政府+有效市场”双管齐下的作用,健全租购并举的住房供给体系,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发布《电瓶车停放充电场所建设技术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电瓶车集中充电设施建设及运营管理规程》,两项广西工程建设区域标准已获评审通过并予以批准发布,将于4月1日起实施。
《西宁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管理条例》已于今年1月1日起施行,为加强西宁市地下综合管廊管理、集约利用地下空间资源、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保障城市安全运作提供了法治保障。
江西省赣州市近年来多措并举建设保障性住房,取得了很明显的成效。从配租型保障性住房到配售型保障性住房,从建设品质的提升到服务的优化完善,赣州正努力为广大新市民、青年人提供更坚实住房保障,打造温馨宜居家园。
肩负使命担当 建设高端智库——“2024年度中规智库学术报告发布会”圆满召开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始终肩负着为国家城乡建设事业服务的使命和担当。自2020年起,该院启动了“中规智库”建设工作,以建设国家高端智库为目标,致力于研究城乡规划、建设和治理等方面的问题,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
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实施工程的方案严重缺陷清单(试行)》
内蒙古自治区住房资金中心公积金业务系统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试点工作高标准通过验收